logo

族谱名称: 姓氏: 名字:
始祖信息: 堂号: 编者
散居地: 地区:
散居地:
全文搜索
 
高级搜索

简介

刘姓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,中国大陆第四大姓,人口在7100万人以上,大约占汉族人口5.4%。福建刘姓现有人口138万,占福建总人口3.8%,居全省第九位。台湾排名第八位。

渊源

1、源于祁,帝尧后裔。据《史记•五帝本纪》记载,帝尧,是黄帝曾孙帝喾高辛氏的次子。《史记正义》引《帝王记》云:“帝尧陶唐氏,祁姓也”。即尧帝姓祁,名叫放勋,初居山东定陶,后迁河北唐县号称陶唐氏。《国语•晋语》记载,黄帝后裔十二姓之三为祁姓。帝尧本姓祁,因其生地及部落封地的变迁,又称伊祁氏、陶唐氏。其中伊祁氏,是尧的母族伊姓和父姓祁姓相结合而形成的部落名。尧帝伊祁,其子孙有一支祁为姓,被封于河北唐县,后来便以国(邑)为姓称为刘。

2、源于姬姓的刘姓是以封邑为氏,形成于春秋时期。据唐•林宝《元和姓纂》载:“周大夫食采于刘,亦为刘氏。”春秋时有周大夫被封于郑国之刘邑(也作留邑,在今河南偃师南),其子孙即以刘为姓。

3、赐异姓为刘姓。赐姓刘有两支:一支是公元前202年刘邦在洛阳即位后,接受戌辛娄敬建议,决定迁都长安,并赐娄敬姓刘。另一支是项羽的叔父项伯因鸿门宴上救助刘邦有功,刘邦赐其家族姓刘。

4、外族改刘姓。西汉初期的匈奴贵族内附,高祖刘邦行和亲政策,以皇室宗女嫁给匈奴单于冒顿为妻。按照匈奴贵者皆从母性的习俗,冒顿子孙皆姓刘;南北朝时,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鲜卑族的夏姓独孤氏改为刘姓。清朝满洲八旗文化,这中间均有外姓人改姓为刘姓。

5、源于少数民族,属于汉化改姓为氏。匈奴刘氏;独孤部;沙陀刘氏;契丹刘氏;蒙古族刘姓;维吾尔族刘姓;满族刘姓;壮族刘氏;高山族刘姓等等。

得姓始祖

1、刘累:夏朝,尧之裔孙。据《左传》鲁昭公二十九年(公元前513年)记载:夏王孔甲在位时能够顺从天意,天帝特地赐给他4条驾车的龙,黄河和汉水各两条,各有一雌一雄,但孔甲不知道如何喂养。当时有个刘累的人,是陶唐氏后裔孙,他曾随豢龙氏学习过养龙技术,便自告奋勇去为孔甲养龙,孔甲因此佳奖刘累,赐他为御龙氏,还把豢韦氏的土地封给他作采邑。《左传》载:“陶唐氏既衰,其后有刘累。”

2、监明、刘式:刘姓的始祖应为当年封于刘邑的得姓始祖监明或其儿子刘式。据流行于两汉之际的纬书《尚书中侯》记载:“尧之长子监明早死,不得立。监明之子(名式)封于刘。朱又不肖而弗获嗣。”

郡望堂号

刘姓族源多,因而其郡望堂号也多,有彭城郡、中山郡、琅琊郡、沛国郡、弘农郡、河间郡、梁国郡、顿红郡、南阳郡、东平郡、高平郡、东莞郡、平原郡、广陵郡、临淮郡、兰陵郡、东海郡、丹阳郡、宣城郡、南郡、高堂郡、高密郡、竟陵郡、长沙郡、河南郡等25个郡望,其中彭城郡为最著名。其著名的郡望有18处:

1、彭城郡:西汉的时候设立,当时将楚国改为彭城郡,后又改为彭城国,治所在彭城(江苏徐州)。主要有2支,一支是楚元王刘交的后裔,一支刘氏是汉宣帝的后代。

2、沛郡:西汉时置郡,治所在相县。相当于今安徽、河南等地。

3、弘农郡:西汉置郡,治所在弘农。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汉时代顷王刘仲。

堂号彭城堂、藜照堂、德馨堂、怀贤堂、继崇堂、敦睦堂、后继堂、墨庄堂、百忍堂、重德堂、正字堂等,堂号著名的有:

彭城堂:使用最普遍的堂号,这是因为彭城刘姓其源出西汉皇族,时间较早,支脉繁多,历代人才济济,影响巨大,因而被天下刘姓视为堂号正宗。

五忠堂:是以祖先名号为堂号。宋朝时期,福建建州、建阳刘氏一门忠烈,有5人死后被朝廷赐谥为忠,世人号称刘氏五忠:建阳五夫里的忠显公刘韐、忠定公刘子羽、忠肃公刘珙,建州麻沙里的忠简公刘颌、忠烈公刘纯。五忠事迹详见本书第六章。后人为了纪念刘氏祖先这一光荣的历史,鼓励族人精忠报国,就以五忠堂为堂号,五忠堂的堂号,主要在福建刘氏及其分迁到各地的刘氏支派后裔中使用。

豢龙堂:夏相刘累,善养龙、封豢龙氏。

此外,还有藜照堂、中山堂、蒲编堂、墨庄堂、汉里堂、七业堂、铁汉堂、清爱堂、磐宗堂。

祠堂古迹

玉阪刘氏宗祠,又称玉阪刘氏维济公纪念堂,座落于闽清县六都洋三演溪东畔、坂东新街巷口之间,东依台岫,西朝柯峰。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五年(1790),由二十七世孙刘世辉等人倡建的。二历代重修,宗祠建筑面积2024平方米。

凤岗忠贤刘氏宗祠,座落于福州市仓山区建新镇的刘宅村之西部凤岗,为纪念入闽始祖刘存、司马参军刘贻孙而建的。石敬塘后晋天福元年(936)初建,后历代有过多次重修。坐北朝南,面积约840平方米。

汀州刘氏家庙,座落于状元峰下长汀县城小巷深处。它北倚卧龙山,西连横岗岭,东临龙岩潭,南通兆征路,是江南刘氏五大宗祠之一。始建于北宋淳化三年(992),为刘氏八闽始祖刘祥公七代孙河南怀庆府尹刘参常为首倡建。历代重修,占地一千多平方米,完整地保留着明代建筑风格。家庙座北朝南。

福鼎沙埕刘氏祠堂,沙埕刘氏祠堂(又称刘公纪念馆),坐落于福鼎沙埕港畔的金狮岗上,面积600平方米,两层仿古建筑,飞檐翘角,琉璃瓦顶。

桥南刘氏家庙,泉州东门外二十公里的洛阳桥边,过去为晋江市境,现属于洛江区万安办事处。由刘钦羲公于明成化年间首建祠堂主体,至明末由苍梧司令刘缙(字愧吾)扩建“下落”,,历代重修。总面积达500余平方米。庙中两壁,有仿写甥曹文丞相字体的“忠孝廉节”四个大字。

晋江塔江刘氏宗祠,《重修家庙记》,塔江刘氏祠堂“本建于明,国朝(清代)定鼎,郑藩在海,朝令迁居,子姓星移,毁于兵燹。後界后,公馨叔乃相宅,爰以康熙壬辰(1712)率诸族人始行卜筑,而春秋祀事依然俎豆馨香矣”。

永安刘氏宗祠,又名“崇仁堂”,位于永安市下吉山中心,坐北向南,建于清乾隆年间,建筑面积595平方米。

五夫刘氏宗祠,位于武夷山市五夫镇的兴贤古街,门楼前,对着“宋儒”和“刘氏家祠”的精工石雕,祠堂门楼后有天井、两侧有厢廊,天井中间有供世代裔孙谒祖的正步道,门楼内立有复原的朱熹手书的“两汉帝王胄,三刘文献家”“八闽上郡先贤地,千古忠良宰相家”的牌匾、宋孝宗御书的“精忠望族”和“理学世家”的牌匾。

楹联典故

万卷珠玑朝汉室,一天星斗照彭城。

——上联记载刘氏汉朝的辉煌;下联中的彭城,是刘姓的重要郡望。

家从别驾肇金钗,簪笏先后三十世;

派出涵江开碧海,频繁俎豆八千秋。

食德服畴,用资祖泽;象贤迈种,克振家声。”

——福建省漳浦县霞美镇刘坂村刘氏宗祠“思敬堂”堂联。

山发灵芝生瑞象,海呈瑰宝兆祯祥。”

——福建省泉州芝山大堡刘氏家庙(吴王祠)联。

远从北里分宗派;近自东楼肇本支。

大汉分封大宋宦,八闽著姓八贤家。

中山靖王衍派,北里忠臣分支。

——晋江塔江刘氏宗祠,

世号五忠光世第;家传七业振家声。

——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。此联为福建省地区刘氏宗祠通用联,上联典指福建省刘氏分支在宋代有刘颌、刘纯、刘铪、刘子羽、刘珙5人被谥为“忠”公的历史,下联典指刘氏在晋朝时,著名学者刘殷的7个儿子分别攻读“五经”和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,后来都功成名就的典故。

族谱文献

闽台刘氏族谱有泉州《温陵刘氏宗谱》,始修于宋末,明崇祯四年(1631)16世刘氏增修,今本为清末祥芝刘氏纂修,残本2册,第一册载宋迄明朱熹、蔡元定、文天祥等人序文,渊源;第二册前叙谱序,载祠庙,祖茔、山川诸项,后刊列世系谱录,载至9世,其后谱本蚀灭原传。载南宋时刘制置肇迁泉州,传5世刘文聚,迁祥芝开基,以祥芝为晋江、石狮、同安等刘氏堂号。元代同安县令以及县城“米市刘”的“金安”,先祖来自金门。有福州《凤岗忠贤刘氏族谱》,40卷31册,前二册分别刊录凤岗刘氏忠贤纪念堂堂法、凡例、始祖世系,以及各房分迁溯源图、传记、修谱纪事和纪念堂等项,第三册以下皆刊载世系,包括总世次和各房世系次,有福州、长乐、闽清、连江、古田、建阳、宁德、福鼎等地支脉。载始祖刘存,唐中和元年(881)率子侄入闽,定居凤岗开基,子孙蕃衍省内外海内外。有台北《刘氏宗谱》大宗谱,刘麒麟编,民国二十二年(1933)铅印本3册。第一册刊目录、序、跋、源流及世系;第二册续刊世系;第三册列各祖系统图格、各派近代考妣格式,供续填写用,后附丧服制图。尊帝尧陶唐氏长子讳监明为大始祖。明清以来历代有渡台者,有平和派、南靖派、安溪派、漳浦派、同安派及大埔派、饶平派等。《刘氏忠贤传》(《建阳建州刘氏三谈忠贤传》)共10卷。内载肇基始祖唐末刘翱,与建阳令蔡炉等带领多姓入闽,为麻沙令,定居衍族传脉。

© 福州观书堂数据有限公司
推荐浏览器:IE9以上、谷歌浏览器、360极速浏览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