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

族谱名称: 姓氏: 名字:
始祖信息: 堂号: 编者
散居地: 地区:
散居地:
全文搜索
 
高级搜索

简介

康姓出自姬姓,周文王的第九个儿子,周武王弟康叔后裔,以祖上谥为氏。得姓始祖康叔。康姓是当今中国大陆姓氏排行第七十五位的大姓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三。在福建排名第五十八位。台湾排名第78位。

渊源

1、出自姬姓。据《通志•氏族略》所载,周武王少弟康叔谥号“康”,后人有以其谥号为氏者,是为河南康姓。周武王灭商后,把同母幼弟姬叔封在康,故称康叔。武王死后,成王即位,由周公摄政,三监(管理商朝旧臣封地的管叔、蔡叔和霍叔)不服,社会不集,爆发武庚(商纣王后裔)和东方夷族反叛,后被周公平定。成王独立执政之后,再次大规模地分封诸侯,把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分封给当时素负贤名的康叔统治,并改封康叔为卫君,建立卫国,定都朝歌(今河南淇县),故又称卫康叔。康叔把卫国治理得很好,声誉日益上升,到周成王亲政时被举为司寇,权位高于其他诸侯。他死后谥号是“康”,其后便有以谥号为氏,或以封邑为氏,称康氏。史称康姓正宗。

2、出自汉代西域康居国王子之后裔。以国名为氏。据《梁书•康绚传》所载,汉代时,西域康居国派遣他们的王子来到中国,以示臣服,汉代在西域设置都护,那位王子到达我国后就在河西落脚待诏,后康居国王子定居河西(河西走廊与湟水流域一带),其后人以国为氏,是为甘肃康姓。到隋唐时,这个位居东亚的国家仍然存在,被称为康国。

3、出自古代突厥族有康氏。据《隋书》载:“突厥亦有康姓”。突厥为公元6世纪在今新疆境内的游牧民族。西魏时建立政权,康居王定居河西,主要是繁衍于我国的西北一带。关于这个康居国,根据《汉书•西域传》的记载“离长安城一万二千里”,拥有现在新疆以及苏俄中亚之地。隋之前疆域最广,族中有康姓。

4、出自匡姓。为避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名讳,匡氏改为康氏。据《宋史》载,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登基后,为避其名讳,令“匡”氏改为音近的“康”姓。

5、出自少数民族中有康姓。①金时女真人纳喇氏、清时满洲赫舍里氏、达斡尔族华力提氏,汉姓为康。②今瑶、蒙、土、羌等族均有康姓。

得姓始祖

康叔,姬姓,名封,又称卫康叔、康叔封,周文王嫡九子,周武王的同母弟,获武王封畿内之康国,故称康叔。成王即位后,周公旦平定武庚叛乱后,徙封康叔于卫(今天河南淇县朝歌),建立卫国,他就是卫国的第一代国君。他赴任时,周公旦作《康诰》、《酒诰》、《梓材》,告诫他:“必求殷之贤人君子长者,问其先殷所以兴,所以亡,而务爱民。”康叔在当地统治有方,很快就把商朝的殷都改造成了周的普通方国,成了卫国和卫姓的始祖。康叔治国有方,开创了卫国大治的局面,深深受到淇人敬仰。清康熙三十四年(1695年),当地人民在淇县县城阁南街路西侧创建了康叔祠,春秋两次举行祭祀。据《元和姓纂》和《姓苑》等书记载,汉族的康姓,出现于距今大约3000多年以前,他们的始祖康叔。康叔后人以其功绩、声誉为荣,取其谥号为氏,称康姓,康叔自然成为康姓得姓始祖。

郡望堂号

京兆郡:三国魏时置郡名。汉武帝时改右内史以京兆尹、左冯翊、右扶风置京兆尹,为“三辅”之首。治所在长安(今陕西省西安市北)。“尹”为太守。唐以雍州为京兆府,置京兆尹。以上称京兆者,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。金元在陕西置京兆府(路),此“京兆”与建都之地无关。民国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,府尹为京兆尹,符合金以前“京兆”之意。

东平郡:汉时改大河郡为东平国,治所在无盐(今山东省东平东)。南朝宋时改为郡,治无盐(今山东平东)。隋唐曾以郓州为东平郡,治须昌,在今东平西北。宋宣和时以郓州为东平府,治须城,即今东平。明清为州,民国改县。

会稽郡:秦始皇时置郡,治所在吴县(今江苏省苏州市),包有江南、浙江大部及皖南一部。汉顺帝时移治山阴(今浙省江绍兴)。西汉更包有浙、闽全部。东汉永建四年(129年)分吴、会稽为二郡,会稽移治山阴(今绍兴),有浙闽之地(今杭嘉湖均属吴郡)。三国吴分设临海(台州)等郡后,辖境缩小。隋为越州。又隋分山阴县置会稽县。民国合二县为绍兴县。

华山郡:治所在今湖北省宜城县。西魏置华州,辖境历代屡有变迁,治所在今陕西华县(曾名华山、郑县)。

会稽堂:唐朝时有康志睦,身材魁梧,善于骑马射箭,官大将军。后来讨平张韶,升平卢节度使,又平了李同捷的叛乱,加检校尚书右仆射,封为会稽郡公。康姓因以“会稽”为其堂号。

此外,康姓主要堂号还有:“京兆堂”、“华山堂”等。

祠堂古迹

龙海市康姓大宗祠,堂号“追远堂”,位于紫泥安山村岸尾角,建于明末清初,坐北向南,二进三开间,1986年重建。

新岭康姓家庙,位于龙海市角美镇社头村新岭社,堂号“霞下堂”,建于清乾隆年间,堂联:“郡居守口,独坐防心”。

九湖康长史祠,位于龙海市九湖镇田中央村,又名康仙祠、岱仙岩,始建于唐,乾符年间漳州刺史黄碣扩其祠,至明清多次重修,总面积700多平方米。

前岭龙虎宫,位于华安县高车乡前岭村,面积30多平方米,坐东南向西北。

永春的康氏大宗祠,位于永春县玉斗乡玉斗村,现存祠堂修建于民国13年(1924年)。

永春凤山康氏各支都有祠堂,如院内二房祠堂、院内五房祠堂、坪上祖祠。大宗凤馆、小宗凤馆可惜被毁。康氏族人为赴永春县城办事及县学考试之便,在县城建有大宗凤馆、小宗凤馆。大宗凤馆在西门,即县堂与老城隍庙之后,现拆建为县粮食局;小宗凤馆在东门文庙后。

浦南康氏宗祠,浦南是多姓共居之地,箱山康姓居其中。1995年重建宗祠。

豪山康氏家庙,位于同安,始建于元代末,历经明清,代代有修缮现存为明代建筑。

箱山康氏家庙,座落于今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新店镇洪前社区大中社后,是洪前箱山康氏家族大宗祠。家庙始建年代失纪,今家庙基制,仍沿自清康熙间旧制。占地面积:272.54㎡。

楹联典故

名族相承京兆郡;高楣共仰华山堂

京兆世泽;诰命家声。

——康姓宗祠通用联。全联典指康叔,周武王同母幼弟,封于康,因得名;《尚书•康诰》载周公旦命其“明德慎罚”。

斯文在天地;至乐寄山林。

——康有为撰康姓宗祠通用联。此联为近代改良派首领康有为自题联。

驰誉明经,少小荣登科第;有声乐府,文词待诏金门。

——康姓宗祠通用联。上联典指唐代进士康希诜的事典。下联典指典出康姓历史名人康伯可。

族谱文献

记载闽台康氏族谱较有代表性的有《塔山康氏家谱》莆田康氏族谱,始修年代与始修者无考,今本为民国年间钞本共3册。第一册辑世序、神位、祭文等项纪事;第二册记祝辞;第三册录历代祖墓。内载入莆始祖康澄,唐代自广东迁闽莆田,传至宋康鼎成,衍支分脉,是谱奉为支祖。记事简要,于世次下标记神位,实为宗祠纪序谱本,或称祠录。第一册世系神位名下附注官品补服,为仕宦人家。第三册列书“谨录国清历代祖墓”,其坐址、四至、祭规等记述较详,是民国年间记载的较真实较完整地清代以来民俗祭祖素材。还有《莆阳康氏家谱》明代康廷盘修,康天球续修,清嘉庆十年(1805)康仁声编修,不分卷。载入闽始祖唐康澄,字莹之,唐时由四川因石敬塘之乱逃难入闽开基祖,迁莆田霞江,谱载至二十七世。永春《凤山康氏族谱》,1992年八修族谱。谱载其始祖为光州固始康毓琪,讳子元,唐开元四年(716)进士,历官宗正太卿上柱国加右丞相,入闽观风,同夫人孔氏暨子仲王景居建宁府,后往兴化城仁德里崇福乡。继传至康士禄、禄生子三,其三子天德迁泉郡,子孙播番入永春、福清,江西铅山。

© 福州观书堂数据有限公司
推荐浏览器:IE9以上、谷歌浏览器、360极速浏览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