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

族谱名称: 姓氏: 名字:
始祖信息: 堂号: 编者
散居地: 地区:
全文搜索
高级搜索

简介

曾姓是在中国姓氏排行第三十六位,在福建排名第十六位,在台湾第十六位的大姓。

渊源

1、出自姒姓,为夏禹的后裔,以国名为氏。相传帝舜时,鲧的妻子因梦食薏苡而生禹,故帝舜便赐予禹姒姓。据《世本•姓氏篇》、《元和姓纂》及《姓氏考略》所载:“曾氏,夏少康封其少子曲烈于鄫,襄六年莒灭之,鄫太子巫仕鲁,去邑为曾姓。”相传夏禹的第5世孙少康中兴了夏室后,曾把自己最小的儿子曲烈封于一个叫“鄫”的地方,在今山东省苍山县西北。少康的这一房子孙所建的鄫国历经夏、商、周三代,一直到春秋时代,即前567年才被莒国所灭。其后代用原国名“鄫”为氏,后去邑旁,表示离开故城,称曾姓。

2、出自姬姓。西周初,周穆王南征,移封褚姬姓诸侯国于汉阳地区,穆王之裔封在缯邱,春秋时,楚国迁曾国于河南光山西南。战国时,楚国再迁曾国于今湖北随州,后曾国为楚国所灭,后人以国为氏。

3、外族或外姓冒姓,少数民族中京族、土家族、彝族、苗族、布依族、满族、黎族均有此姓。

得姓始祖

曾参,俗称曾子,名子舆,是孔子贤弟子。春秋末鲁国南武城人(今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满硐乡南武山村,一说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魏庄乡南武村)。与其父曾点,都是孔子的学生,尽传孔子之孝,提出:“吾日三省吾身”(《论语•学而》)的修养方法,相传《大学》一书是他所著,后世尊为“宗圣”。目前曾姓均以宗圣公曾参作为自己的开派祖先。

鄫侯曲烈,帝舜赐禹姒姓。夏禹的第五世孙少康中兴夏室,曾把幼子曲烈封于“鄫”地,在今山东省苍山县西北。鄫侯曲烈成为了曾姓的得姓始祖。

郡望堂号

鲁 郡:西汉改薛郡置鲁国,治在鲁县(今山东省曲阜)。相当今山东曲阜、滕州市、泗水等县地。晋改为鲁郡。

天水郡:西汉元鼎三年(前114年)初置郡,治所在平襄(今甘肃省通渭县西北)。

庐陵郡:东汉时置郡,治所在石阳(今江西省吉水东北),三国吴移治高昌(今江西省泰和西北)。相当今江西永新、峡江、乐安、石城以南地区。

此外,还有鲁阳县、武城郡等。

三省堂:孔子弟子曾参非常注意修身,一日三省:为人做事有没有尽到心;和朋友交往有没有失信;老师教的东西有没有复习好。“三省堂”即由此得名。

武城堂:曾参传孔子之学,被后世儒家奉为“宗圣”。武城即为曾姓的远祖发祥之地,“武城堂”名本源于此。

追远堂:取春秋末期鲁国南武城(今山东省费县)人曾参“慎终追远”之意。

此外,还有鲁阳堂、敦本堂、宗圣堂、守约堂、养志堂、若文堂等。

祠堂古迹

平和中湖宗祠,又称曾氏始祖大宗,座落于平和县九峰镇大洋陂。始建于明弘治壬子年(1492),历代修葺。坐东北向西南,占地面积1490平方米,建筑面积450平方米。

晋江曾厝曾氏宗祠,座落于东石镇曾厝自然村,唐初名为乌树里,后称珀珊。原属晋江十都仁和里。因宋元战乱,居屋宗祠族谱毁废殆尽,曾厝祠堂始建年代无考。至隐士曾芳叟令次郎曾元第入居曾厝,于至大三年(1310)创建居屋,明万历十八年(1590),其后裔进宝解元曾希止改该故宅为宗祠。历代重修。

南靖高港村曾氏宗祠,位于南靖南坑镇高港村。明朝宣德年间,高港曾氏子孙始建宗祠,始称“天水贻燕积广堂”。乾隆三十年(1765年)再次重建,更名为“崇本堂”至今。崇本堂为砖木结构,面积4亩。

泉州龙山曾氏大宗祠,“龙山”派曾姓的住宅大门上方,常见一石匾,上书“龙山衍派”、“三省传芳”、“鲁国传芳”以及“武城传芳”。据考证,龙山曾氏大宗祠宋端拱年间(989)为曾氏八世祖曾会(曾公亮之父)的故居,曾会入仕发迹后,将此重建为“曾氏大宗祠”。

科荣相垵堂,系曾氏分支祖祠,位于德化县浔中镇石鼓村,宋名宰曾公亮为其七世祖、唐内侍者使曾宏公墓奏立相安院于此。作为守坟之所,故名安相村。

宁化曾中彦后裔曾氏祖祠有五座,其中方田乡南城村两座,均称曾氏宗祠。上祠位于南城村左边坑尾,祀定公五世孙德贵;下祠位于南城村山下屋里,主祀宋一世五二郎,堂号“敦睦堂”。方田乡黄竹坑一座,称曾氏家庙,主祀文兴公支系六郎公一脉。堂号“追远堂”。

长汀曾氏宗祠:长汀大同镇东街村。

楹联典故

武城世第承三省,沂水渊源流九洲。

——撰曾姓宗祠通用联。为曾氏宗祠“武城堂”通用堂联。

宗传内无双学士;圣教中第一名贤。

——此联为曾氏宗祠“宗圣堂”通用堂联。联以鹤顶格镶嵌“宗圣”二字。

一部孝经贻世业;八家文蕴绍宗风。

——此联为曾氏宗祠“追远堂”通用堂联。

省身世泽;传道家声。

——曾姓宗祠通用联。上联典指春秋•曾参,孔子弟子。语出《论语•学而》:“曾子曰:吾日三省吾身。”下联典指宋•曾巩,主张先道后文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。

东鲁名贤裕后,南闽鼎甲开光。

周鲁仰宗圣,唐开启龙山。

——泉州龙山曾氏宗祠联:门联、堂联。

东鲁传经府,仙溪教授家。

——莆田曾氏宗祠联。

春风沂水,上下同流,江汉秋阳,后先合撰;

地凤天麟,孙曾济美,芝山霞屿,堂构长新。

——福建漳州曾氏宗祠联。

族谱文献

记载闽台曾氏族谱中较有代表性的有《南安曾氏族谱》系曾公亮始修于宋皇佑元年(1049),庆元六年(1200)重修,明清续修,今为光绪年间增补钞本。不分卷共9册。第一册载列修谱序文、凡例、科第恩荣盛事,以及一世至十世传录等;第二册录曾氏分派入籍各地名录,及一世至十世吊图并简记;第三册、第四册刊祠堂记、开基祖像并赞文,及八世至二十四世世系图、坟图等;第五册至第八册为世系部分,其中第五册载录二十一世至三十三世,第六册为学尚公派,第七册为学元公派,第八册为道合公派,第九册为道果公派,皆自三十三世始,迄载于咸丰年间世次止,增补的系次迄于清光绪年间世次止。谱载明贤入闽始祖曾延世为闽泉州团练副使,娶王潮之妹;宋昭文馆大学士,鲁国公曾公亮等一门四辅相,曾峤、曾穆、曾会“一门封赠三公”等。入闽始祖曾延世,唐末由光州固始迁泉州番江,传下八世至宋曾俅,迁居南安碧石(今白石),肇开白石曾氏一族。还有《武城曾氏重修族谱》为晋江曾氏宗族所修谱牒,共4卷,有宋嘉佑元年(1056)敕题、清代曾国藩奏牍。内载始祖周曾参,周代师以孔子。唐光启二年(886),曾延世,行三十一郎移居晋江开基,为晋邑望族。后裔曾文定于明末清初迁居于台湾。此还有福州《曾氏家乘》,始修情况无考,有宋治平二年(1065)魏国公韩琦序文,后历元、明、清多次修纂,今本为清光绪二十九年(1903)曾氏忠谋堂核修,木活字本。另有《温陵曾氏族谱》为晋江曾氏宗族所修。始修于北宋皇佑元年(1049),曾鹗荐等纂修,南宋、明、清续修,今为清咸丰五年(1855)温陵刻本。《南靖南坑高港曾氏古今族谱》山崇本堂世谱。《长乐县感恩村曾氏族谱》长乐感恩村曾氏族谱,民国曾尊椿等修。

昭穆字辈

福建龙山派:圭(六十六派)壁呈云瑞,人文焕国华(75),台衡思继武,鼎甲励承家,一贯书绅永,千秋锡福遐,贻谋资燕翼,世业仰清嘉。――福建的宗亲大都属于龙山派

福建獭江派:洪(六十六派)伯子敦,肇元国志,经际克绍,贻谋燕翼,昭其世守,联以友敬,和厚致祥,永为家庆。

晋江县内坑派:克(五十七派)钦洪孚光玉锐淑懋耀惟种泽森昭德愈鸿。

© 福州观书堂数据有限公司
推荐浏览器:IE9以上、谷歌浏览器、360极速浏览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