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

族谱名称: 姓氏: 名字:
始祖信息: 堂号: 编者
散居地: 地区:
全文搜索
高级搜索

简介

梅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136位的姓氏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。台湾排名第159位。

渊源

1、系出子姓,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。出自商汤后裔,商王太丁封其弟梅伯于梅。殷商时候有梅国,是殷的同姓封国。殷王太丁分封他的弟弟于梅国(今安徽毫县东南),后来太丁有封了他为伯爵,于是世称梅伯。梅伯是位忠于国家、爱护百姓的王族,但后来到了商朝的末代君主纣王统治的时候,由于纣王的残暴荒淫,导致国家败坏,百姓苦难。梅伯关心民生疾苦,看到殷商如此,心急如焚。梅伯曾多次劝说纣王改邪归正,而纣王竟恼羞成怒并因此用残酷的刑法将梅伯折磨至死。后为殷纣王所废。周武王克商后,武王灭商后,周武王很尊重梅伯的为人,追加给梅伯的称号叫忠侯,并优待梅伯的子孙后代。封梅伯后裔于梅邑(今安徽怀宁梅城),又封梅伯的后裔于黄梅,号为忠侯。而梅伯的子孙为了纪念梅伯,就以封地为姓氏,其后世子孙遂以祖先封地为姓氏,称梅氏,史称梅氏正宗。

2、源于姒姓,春秋是越王勾践之后封于梅里,以封邑名称为氏,后散居沅湘。

3、源于改姓而来,属于汉化改姓为氏,如源于百越族,出自南北朝时期百越王梅安氏族,因境内有梅溪河,称梅氏,后大部分融入汉族,少部分流入安南(今越南)。在古代,梅姓望族大多聚居在汝南。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六位的姓氏,人口较多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。

得姓始祖

梅伯。商朝末年直臣,纣王时在朝任卿士。他为人正直敢言,见纣王荒淫无道,几次冒颜进谏,纣王不纳。时有臣劝他,忠言逆耳,以免招来杀身之祸,而梅伯却慷慨陈词:“文谏死,如果人人都不敢直言,朝廷还要我们这些大臣干什么?”他依然如故,凡遇纣王无道,即当庭指出,纣王忍无可忍,就把梅伯杀了,还残忍地把梅伯的尸体剁成肉酱,梅伯因冒死直言,忠贞不屈而流芳千古。武王灭商后,封梅伯之裔于黄梅,号为忠侯,其后世子孙遂以祖先的封邑为氏,称梅姓。他们尊梅伯为其得姓始祖。

郡望堂号

1、郡望

汝南郡:汉高帝时置,治所在平舆,故城在今河南平舆北。相当今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。早期的梅姓,主要活跃于现在的河南汝南一带。西汉末,梅姓逐步播迁到现今的江西九江一带。

2、堂号

梅姓的主要堂号:汝南堂、华萼堂、绩学堂、北海堂、宛陵堂、尉仙堂、太公堂、汉中堂、华萼堂、余庆堂等。

宛陵堂:宋朝时宣城(古名宛陵)人梅尧臣,世称宛陵先生 ,任尚书都官员外郎。工诗,与欧阳修为诗友,著有《宛陵集》。

此外,梅姓的主要堂号还有:“汝南堂”、“华萼堂”、“绩学堂”等。

祠堂古迹

黄仁梅氏老祠堂,位于福鼎市前岐镇美丽的黄仁村,始修于清代,2013年重修。

柏柳梅氏宗祠,位于福鼎市柏柳村,位于福鼎市的西南部,距福鼎市区24 公里路程,海拔约 400 米,在福鼎名山梅山。

惠安梅氏祖厝,位于惠安县净峰镇五群村村中村角。

楹联典故

中侯苗裔;汝南望族。

——佚名撰梅姓宗祠通用联。全联典指梅姓的源流和郡望。

仙隐吴市;诗咏都官。

——佚名撰梅姓宗祠通用联。

上联典指西汉寿春人梅福,字子真,少年时在长安求学,懂《尚书》、《毂梁春秋》,后官南昌尉,不久,弃官还乡。成帝、哀帝时,曾多次上书。元始年间,王莽专权,他离家到九江,相传后来成了仙;有人曾在会稽见到他;又说改姓埋名在吴市做门卒。下联典指北宋诗人梅尧臣,字圣俞,宣州宣城人,少年时举进士不第,历任州县属官,中年后赐进士出身,任国子监直讲,官至都官员外郎。论诗注重政治内容,对宋初有些作家的靡丽文风表示不满;写作技巧上重视细致深入,认为要“状难写之景,如在目前,含不尽之意,见于言外”;作品致力于反映社会矛盾,风格平淡,对宋代诗风的转变影响很大,很受陆游、刘克庄等人的推崇。有《宛陵先生文集》。

浓香满袖;绩学参微。

——佚名撰梅姓宗祠通用联。上联典指宋•梅询,侈于奉养,喜焚香,以公服罩之而出,坐定拔开,满室浓香,人谓之“梅香”。下联典指清•梅文鼎,精历算之学,清圣祖尝以“绩学参微”四字赐之。

族谱文献

梅氏族谱,4册,民国27年(1938),建宁、邵武族谱。

© 福州观书堂数据有限公司
推荐浏览器:IE9以上、谷歌浏览器、360极速浏览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