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

族谱名称: 姓氏: 名字:
始祖信息: 堂号: 编者
散居地: 地区:
全文搜索
高级搜索

简介

闽台的粘姓便是其中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姓氏。“粘”属于多音字,既读作nián,又读作zhān,“粘”姓读作nián。在中国大陆排名在三百名以外,但是据台湾省文献会的调查在全台湾所有的姓氏顺序中却高列第132位。

渊源

粘姓源自黑龙江金上京会宁府(注:今哈尔滨市阿城区,清代阿城隶属吉林。)的女真完颜部。公元1114年,女真族完颜部领袖完颜阿骨打联合北宋,灭掉雄据北方近200年的辽国,建立了金国,史称金太祖。粘姓的一世祖完颜宗翰(本名粘没喝,亦称粘罕)是金太祖的长侄,生于1080年。他不仅姿貌雄杰,善于马上用剑,勇武过人,而且足智多谋,雄才大略。《金史》称他内能谋国,外能谋敌,决策制胜,有古名将之风。在灭辽以及以后的灭北宋战争中他屡建奇功,成为金国的开国元勋,辅佐金太祖、太宗和熙宗的三朝元老,官拜太保尚书令,领三省事,封晋国王,在金国的功绩和地位不亚于人们所熟知的金兀术。由于他功名赫赫,位高权重,金国之事不分大小皆为宗翰总之,因而产生了功高震主的效应,引起熙宗皇帝和一些权贵的忌恨,终被以“谋反”之罪打入大狱,并1137年冤死其中,享年58岁。粘没喝死后,他的两个儿子真珠、割韩奴为了避免猜忌生变,殃及自身,就商定以自外于皇族的“完颜”姓氏,而改以父亲粘没喝之名首字“粘”为姓的方式来向世人表明,他们并没有争夺皇位的意愿。

在我国的北方,分布着一些粘姓族人。河北省的武邑、邢台,山西省的临汾、洪洞,还有山东省莱阳县高格庄乡的东大策村,都是北方粘氏集中居住的地方。山东省的粘氏,是由河北迁移而来。相对于福建、台湾的粘氏,他们可称为北方粘氏。粘氏在北方的分布漫衍范畴相对也比较大。不次于南方粘氏。但北方粘姓没有形成系统和特色。

得姓始祖

晋江族谱介绍,粘姓的得姓始祖是金太祖时代的女真大将完颜粘罕,也有的说是粘罕,即完颜宗翰,金太祖阿骨打的侄子。据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的《辞海》载:“粘罕(1079-1136年),即完颜宗翰。金大将。女真族。太祖阿骨打侄,本名粘没喝。”完颜宗翰的父亲完颜撒改是金宗室长门长孙,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从兄,德高望重。完颜宗翰16岁从军,以勇敢著称。任左副元帅,北宋靖康元年(1126年),他以左副元帅的身份统领大军攻破太原,又与斡离不会师攻陷东京(今河南开封)。靖康二年至南宋建炎(1127-1129年)间,他出任金军统帅率军攻宋。史称其为“内能谋国,外能谋敌,决策制胜,有古名将之风。”由于,他在灭北宋的战争中,立下卓越功勋,被封为“金源郡王”。绍兴六年(1136年)金熙宗完颜亶即位的同年,完颜宗翰去世。

郡望堂号

1、衍派:浔海衍派。这是因为晋江龙湖镇衙口村有浔江,“浔江”又称“浔海”。粘姓与施氏比邻,所以都以“浔海”为号。如施琅后裔也是称“浔海施姓”。

2、郡望:浔江郡,粘姓在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浔江村发族,以发族地为郡望。

3、堂号:恒忠堂,“桓宗”是金太祖宗颜阿骨打赐予完颜粘罕的谥封。

4、宗祠:四座祖厝。龙湖镇衙口村粘氏宗祠是福建省唯一现存的女真粘氏宗祠。

族谱文献

记载闽台粘氏族谱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《晋江粘氏族谱》泉州粘氏满族族谱。民国粘友文纂修。民国廿七年(1938)传钞本,不分卷,载有粘友文序以及支脉世系等。一世祖宗翰公本名粘没渴,汉语讹称粘罕,姓完颜,世居东北吉林松花江东部。粘氏以一世祖本名为姓。元太宗时期(1233),粘氏传至八世博温察尔,官授河中知府,原居华北,为避世乱,举家南迁到福建晋江永宁镇(今石狮),迁定居于此启源发展,衍蕃闽台女真族粘姓一脉,为晋江粘氏始祖。至粘细肇基泉州郡城,子孙蕃衍迄今。记载二十二世粘尚、粘秉、粘粤、粘恩合称为渡台粘氏开基四先祖。始祖金粘宗翰,号桓忠,始迁祖元博温察儿。还有《粘氏源流渡台开基族谱》为1985年台湾粘氏宗亲会重新编印。内载清乾隆五十三年(1788),廿二世辈分德,粘粤、粘恩二位兄弟渡台开基居在南平,粘尚、粘秉二位渡台开基居在北平,地名称粘厝庄,四位先祖称开台始祖。载另有一说:原居泉州晋江衙口二十世德字辈粘粤、粘恩、粘尚兄弟三人,清乾隆五十三年(1788)渡台,迁移至彰化县福兴乡粘厝庄,为主要族居地。1947年分为“顶粘”和“厦粘”两村。开基祖金粘宗翰。

© 福州观书堂数据有限公司
推荐浏览器:IE9以上、谷歌浏览器、360极速浏览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