華
华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196位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.047%。台湾排名第148位。
渊源
1、源于姒姓,以地名为姓。夏朝时,仲康封观于西岳华山,称为华氏。姒姓是颛顼的孙子夏禹的后代所建立。"泰华是夏桀的宠臣之一,在其后裔子孙中,当有中国最早的华氏。所以华氏无论是姒姓的一支,还是子姓的一支,统统都是颛顼的后代,所谓两支,不过是得姓的先后与途径有所不同罢了。
2、源于子姓。商汤裔孙微子启,在西周时封于商丘,建立宋国。史籍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》上记载:"宋戴公孙督,字华父,相宋公,因自立为华氏,华督、华元、华定、华亥,并为宋卿。"这支华氏是因字得姓,而且他们在春秋时期的宋国是一个显赫的家族,子孙历代都是宋国的公卿。 宋戴公之孙督,字华父,又称华督,在宋穆公时任太宰,子孙以华为姓。古时,“花”与“华”通用,有华姓改写为花姓,如南北朝时代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。史称华氏正宗。
3、源于姬姓,出自春秋时期郑国世子华,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。据史籍《春秋公羊传》中记载:"僖公七年夏,郑杀其大夫申侯。其称国以杀何?称孔子国以杀者,君杀大夫之辞也。秋七月,公会齐侯、宋公、陈世子款、郑世子华,盟于宁毋。"郑世子华,就是郑文公捷的二儿子太子华,在周惠王二十五年(公元前652年)农历1月,他代表郑国,同周王使者、齐桓公小白、宋桓公御、卫文公毁、许男爵、曹昭公班、陈世子款等诸侯国会盟于洮(今山东鄄城),这次会盟,确定了齐桓公的春秋霸主地位,是历史上一次重要的诸侯国会议。 在郑世子华的后裔子孙中,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,称华氏,是为新郑华氏。
4、源于嬴姓,出自战国末期秦国公子华,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。公子华,即秦惠王的儿子之一,名华。公子华善武,为当时秦国大将。周显王四十一年(癸巳,公元前328年),诸侯国合纵对抗秦国。在秦公子华的后裔子孙中,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,称华氏,称咸阳华氏。
5、他姓改性,少数民族改性。源于回族、满族、锡伯族、蒙古族等等。
得姓始祖
华父督,一作宋督,字华父,名督。春秋时宋国人,宋戴公之孙。前七一零年,时任太宰的华督杀死大夫孔父嘉,夺其妻据为己有,然后一不作,二不休杀死宋殇公,并迎立公子冯为宋庄公,自任为相。后华督自立为华姓,后世子孙遂称华姓,并尊华督为其得姓始祖。
郡望堂号
华姓郡望有沛国郡、武陵郡、平原郡。三国时期华姓有三大支系,分成三个郡望:汉末神医华佗,属沛国(今安徽省濉溪县西北)支系,为沛国郡。吴国侍中左将军华融,属武陵(今湖南省常德市一带)支系,为武陵郡。魏国太傅博平侯华歆,属平原(今山东省平原县一带)支系,为平原郡。所以有沛国郡、武陵郡、平原郡等。堂号有沛国堂、武陵堂、平原堂等。`
祠堂古迹
华氏寅山祠:上杭蛟洋乡华家村。又称“华氏统祠”,“ 华家寅山祠”“华氏甲山祠”是清代著名华家华华岩(1682-1756),一作华嵒,祖祠,明代始建,清代重修。
族谱文献
长汀《华氏族谱》,二十七册,民国3年(1914)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