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

族谱名称: 姓氏: 名字:
始祖信息: 堂号: 编者
散居地: 地区:
散居地:
全文搜索
 
高级搜索

简介

董姓全国有近八百万人口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六一,居我国大陆姓氏的二十九位,在福建、台湾都第七十二位。

渊源

1、出自黄帝己姓。传说颛顼后裔董父精于饲龙,赐董为姓。得姓始祖董父。

2、源于姬姓。有史料称:周大夫辛,有二子,派往晋国为太史,董督(管理)晋国的史书典册,其后以董为氏。

3、出自官名。据《姓氏急就篇注》所载,春秋时的周朝大夫辛有后裔。辛有两个儿子在晋国任太史,董督(考察并收藏之意)晋国的典籍史册,他的子孙世袭晋国史官,以官为氏,称董氏。但大多数董姓以董父为得姓始祖。

4、源于地名,出自汉朝时期董泽,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。董泽,是古代的一个大湖泊的名称。在史籍《后汉书•郡国志》中记载:“文喜邑有董池陂,古董泽。”古籍中所指的“文喜邑”,就是汉朝时期的“河东闻喜”,即今山西省运城地区,是“千古山西二雄”之一关羽的家乡,其时有一巨大的湿地地貌,因水中盛产“董蕖”因而称“董泽”。“董蕖”,就是古人对莲藕的一种称谓,在今天山西、陕西地区,菜市场上仍有称莲藕为“董菜”者。传说,董泽曾“浩淼数百里”,后被人类破坏,逐渐成为盐湖,最后干涸,消失得无影无踪,今只留得一个“运城市盐湖区”的行政名称。

5、出自少数民族,属于汉化改姓氏。如源于蒙古族、满族。

得姓始祖

董父。仓底村原先叫“董泽里”,因为它在董泽湖畔。董泽湖就是董父当年豢龙的地方,所以也叫豢龙池。董父可是位大能人,他能文能武,还能腾云驾雾;最拿手的一招就是养龙。在董泽湖里养的有:金龙、赤龙、青龙、白龙,还有乌龙。它们都被董父驯服得像牛马那么听话。天旱了,叫它们去行云布雨,让下五寸,不敢下四寸九;夏天又管住它们,只许在湖里规规矩矩,不得去兴风作浪。董父养龙出了大名,在蒲坂的舜帝降下圣旨,请他去当宰相。董父不顾年老体衰,日夜驯服那些小龙。并把儿孙们都叫去,跟他学习养龙、驯龙的本事。没有多少时日,又把那些龙孙驯得服贴如初。举国又是风调雨顺了。

郡望堂号

陇西郡:战国时期秦国秦昭襄王二十八年甲子(前279)置郡,因在陇山之西而得名,福建董姓多为陇西郡。

济阴郡:汉景帝中元六年丁酉(144)置济阴国,汉元帝初元元年癸酉(前48年)改为济阴郡,治所在定陶(今山东定陶)。

另有弘农(今河南灵宝)、河东、范阳(今河北涿州)等郡望。

陇西堂:以望立堂。

良史堂:春秋时候,董狐是晋国的史官,他写史求实存真,不怕权势。晋灵公被弑,董狐在史书上写道:“赵盾弑其君。”赵盾要求他更改,他却坚持原记录。孔子夸奖他是“良史”。

直笔堂:同良史堂。

还有豢龙堂、正谊堂、三策堂、敦本堂、霞蔚堂、修书堂、永思堂、敦睦堂、江都堂、卧虎堂、芙蓉堂等。福建董氏堂号多为“三策堂”、“正谊堂”。

祠堂古迹

永宁镇董氏宗祠,座落于晋江市永宁镇沙堤村。始建于明代,清嘉庆十年(1805)扩建,历代重修。祠堂天井左侧耸立的一天然天然“石笋”,高约3.5米,最大直径约1.5米,形同春笋。

琅岐董氏宗祠,座落于琅岐岛下岐村牛屿山之麓。是琅岐岛规模最大,装饰最美的祠堂。始建明嘉靖初年(约1522)。坐南朝北,重檐歇山顶,占地1385平方米,建筑面积600平方米。

连江董公祠,连江青芝山麓的董公祠,是董氏后人为纪念董应举,于1995年兴建的,规模宏大,肃穆庄严。祠内,正厅正中悬挂“乡宦名贤”题匾,祀奉董应举造像。

董公祠堂,位于福州朱紫坊花园弄府学里3号,祠堂土木结构,石框门额上嵌有横匾,刻有“董见龙先生祠”六个大字,在横匾上方是一长方形石匾,上面镌着“奉旨重修”四字。面积约有300平方米。

霞浦董氏祠堂,位于霞浦县溪南镇下砚村。始建于明清时期。宗祠大门前有一对旗杆,为道光年间官方所赐立,以彪炳董氏三杰。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,建筑面积450平方米。

龙海市后丰董姓祠堂,堂号“仁和堂”,位于漳州龙海市港尾镇沙沄村后丰社,建于明代,历代多次修葺,2005年重修。

楹联典故

良吏箕裘千秋裕 大儒风范万世昌。

——董姓宗祠通用联。

春风先入户;暇日偶窥园。

——董姓宗祠通用联。全联典指西汉•董仲舒事典。

苍松翠柏窥颜色;秋水春山见性情。

——董姓宗祠通用联。为明代擢本寺卿兼侍读学士董其昌(1555-1636)撰题联。

麝墨轻磨声韵玉;免毫初点色翻鸦。

——董解元撰。此联为金代戏曲家董解元《西厢记》联语。

光前裕后;燕翼贻谋。

——佚名撰台湾省金门县董氏家庙联

族谱文献

闽台董氏族谱有《琅琦董氏族谱》福州琅岐董氏家族谱牒。始修始祖无考,历代多次修纂,有明弘治五年(1492)林克清序。嘉靖年间董仲恭修及万历二十九年(1601)董用武续修,民国修本是据明、清谱续修。不分卷,内容有序文、谱例、祭田、祭仪、晋主名次、祠堂等。自八世、十八世迄止民国,刊绘像传述,一图一赞;南宋时期迁琅岐,称“琅琦世家”。还有《董氏大成宗谱》明末清初编修,由董飏先主持并撰序,民国四十四年(1933)重印于同安。谱载始祖思安公由光州固始随王审知入闽,居住晋江。明末清初董善顺从古坑迁到永宁,到了董善顺的第三代孙董飏先的后代又从永宁传到了祥芝。明末清初董善应从永宁迁金门,成为金门董氏开基祖。族谱提及董酉姑曾劝说郑成功禁奸止杀,对巩固郑氏集团有积极的作用,记载董酉姑贤淑贞惠,是郑成功的贤内助。清顺治十八年(1661),南明政权亡,清兵打到闽南,董酉姑与百姓一道逃到台湾,别人都是携金带银,唯有董酉姑抱着郑氏祖先的牌位去台湾,让郑成功深受感动。另有晋江《开闽董氏沙堤分派宗谱》,纂修者无考,民国年间钞本,始祖董悌,始迁祖五代董思安。

© 福州观书堂数据有限公司
推荐浏览器:IE9以上、谷歌浏览器、360极速浏览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