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

族谱名称: 姓氏: 名字:
始祖信息: 堂号: 编者
散居地: 地区:
散居地:
全文搜索
 
高级搜索

简介

郑姓是我国最早的姓氏之一,人口数三千余万列为二十三大姓,郑姓在福建、台湾人口众多,列福建各姓人口十大姓之一。台湾排名第12位。

渊源

1、出自周宣王之弟姬友的封地郑国,属于以国号为氏。郑姓源自西周时代之郑国,系出姬周。据《唐书•宰相世系表》记载:周宣王把他的弟弟友封于槿林(今陕西华县东),建郑国,封为郑伯。友即郑桓公。宣王故后,幽王继位,郑伯为司徒(宰相)。桓公见幽王无道,便向当时的智者太史伯询问自保之计。太史伯说,在洛水以东,黄河、济水以南的虢、郐两诸侯之间有一大片土地,交通便利,物产富饶,可以在那里安置家室和财产。桓公依计而行,可惜还没来得及安顿好,遇“犬戎之难”。公元前11年,犬戎入侵,杀幽王于骊山,郑伯率军抵抗,不幸牺牲,被追封郑桓公。桓公的儿子郑武公帮助周平王巩固了东周,因功被赏了虢、郐之间的土地,在那里建立了新的郑国。由此,郑姓子孙便在这里发展繁衍起来,世袭郑公称号。前743年武公去世,其长子寤生继位是为郑庄公。之后郑国传至14代第23位国君郑乙。前375年,郑被韩所灭。为纪念故国,便纷纷改为郑姓。

2、出自他姓所改。今天的郑姓人除上述之外,还有其他一些来源。如唐朝的郑注本姓鱼,明代的郑和本姓马,都因不同的原由而改姓郑。明代太监马三宝七下西洋,拓展海上丝绸之路有功,被永乐帝赐姓为郑。马三宝因此改姓换名为“郑和”。今天少数民族中也有以郑为姓的,其姓氏来源和血统源流当是另有所出。

3、源于蒙古族,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。蒙古族宝里吉特氏;蒙古族正讷鲁特氏,以地为姓,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即为郑氏。

4、源于少数民族,属于汉化改姓为氏。 源于朝鲜族、源于满族、源于裕固族、源于哈尼族、源于白族中的郑姓。

得姓始祖

得姓始祖郑桓公。根据《姓纂》的记载,郑之得姓,是开始于周厉王最小的儿子友。周宣王即位以后,把幼弟友封在郑地即郑桓公。后来,郑桓公的子孙以国为姓。

郡望堂号

1、郡望

荥阳郡:三国魏正始三年 (242)诏割河南郡巩县以东创建荥阳郡,治荥阳(今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),辖荥阳、京、密、卷、阳武、苑陵、开封、中牟8县。不久废。治所在荥阳。

洛 阳:我国古都之一。汉、魏故城在今洛阳市白马寺东汉水北岸;隋、唐故城在汉城西18里。

高密郡:西汉时置郡,治所在高密。相当今山东高密一带。

雍 州:东汉时置郡,治所在长安。

陇西郡:战国时置郡,治所在狄道。

南阳郡:战国秦置郡,治所在宛县。

2、堂号

博经堂:东汉郑玄,博览群经,几千人从远方来拜他为师。西汉时期的读书人大都专治一经,郑玄却独自力主博通。

安远堂:汉宣帝时,郑吉为侍郎,那时外侮屡屡来犯,郑吉打败了车师,使日逐投降。于是皇帝提他当司马。为了西方国境的安全,又派他为西域都护,封安远侯。

祠堂古迹

荔城蒲坂郑氏宗祠,座落于莆田市荔城区新度镇蒲坂村,北宋始建,明嘉靖五年(1526)郑岳重建。为“开蒲来学”名儒,南湖郑氏入莆田始祖,首祀的乡贤唐太府卿露公的祖祠。坐北朝南,占地面积700平方米。

南安延平郡王祠,又名“郑氏宗祠”,座落于南安市石井镇。始建明代,原名郑氏宗祠,清康熙三十八年(1679),改为延平郡王祠,以敬奉民族英雄郑成功。坐南朝北,背山面海,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,建筑面积311平方米。

浦源郑氏宗祠,座落于周宁县浦源镇浦源村。始建于宋代,为朝奉大夫郑尚公八世子孙晋十公所建,明洪武十八年(1387)重建,历代重修。宗祠建筑面积1830.2平方米。

玉田郑氏宗祠,位于长乐市玉田镇玉田村,清乾隆年间建。朝向东南,前后二进,六扇五间,面宽18.28米,前座五柱深20.4米,高6.95米;后座七柱深24.5米,高7.55米。

连江岭兜郑氏宗祠,位于透堡镇塘里岭兜村即古东里村,村中郑氏宗祠系宋两优释褐状元郑鉴和爱国诗人郑思肖的祖祠,始建于宋嘉定六年(1213)。原在透堡大街瑞丰寺旁,遭兵燹而毁。族人遂把岭兜“崇睦亭”改建为宗祠。1996年经全面整修,保存完好。建筑面积293平方米。

楹联典故

祖德流芳大坂地灵风光好,荥阳郡望才良人杰世泽长。

——福建溪尾镇坂中郑氏宗祠大门楹联。

石井满腔血;瀛台寸草春。

——沈葆祯撰郑姓宗祠通用联。采用清沈葆祯题台湾省台南市郑成功祠联。“瀛台”,即台湾。

北战南征收宝岛,船来帆往下西洋。

——上联典指明朝年间的郑成功。下联典指明朝年间的郑和。

济贫请米四万石 ,文史再添二百章

——联上句说宋代名臣郑侨的故事。联下句赞美郑樵。

昭烈显宗坊,疆开毗舍;格诚兴祖庙,派衍荥阳。

——台湾台南市郑氏家庙楹联之一。上联说郑氏家庙建在忠义路。下联荥阳,指郑氏郡望在河南荥阳。

昭德启孙谟,经文纬武;格言承祖训,移孝作忠。

——台湾台南市忠义路郑氏家庙楹联之一。本联和上联均为郑成功四世孙郑以成撰句。

族谱文献

记载郑氏族谱有《郭前郑氏族谱》,明嘉靖年间郑普时曾主修并作序;嘉靖二十年(1548)郑普曾侄国侨重修并作序。历代重修。谱载郑桓公为郑氏始祖,西汉时,汉武帝令强宗大族不得聚族而居,西晋时,国世第39世痒子次子郑昭公随父入闽开基。奉鹿寮公为开基祖,二世长房厚斋公传今郭前顶乡后裔,二房硕斋公传今郭前下乡后裔。至今已传27世,石井镇郭前村皆姓郑,族裔散居于粤、赣和香港及福建各地,有郑明以来族人迁往台湾,有些移居菲律宾,新加坡,马来西亚。有《郑成功族谱三种》著名,由《郑氏宗谱》、《郑氏家谱》、《石井本宗族谱》之宗族谱由闽台宗亲合编而成;《郑氏宗谱》是郑成功后裔郑玉海及其子郑沂、郑泽于1920年重修,主要载世系。世系始记于一世(五郎公隐石),止于21世;《郑氏家谱》作者及纂修时间无考,内容有谱序、谱例、科目、封诰,有郑芝龙于明崇祯间作的序,郑芝龙世系。《石井本宗族谱》为宋代郑绵编撰,拓祖像、牌位、宗祠、列传、山图及祭产诸多内容,名人郑芝龙、郑成功。有《鄱山郑氏源流世系》郑调麟编,铅印本。《王步上郑氏续修族谱》连江郑氏宗族谱牒。《凤山郑氏族谱》 又名《带草堂凤山郑氏族谱》,福州市郊黄山郑氏族谱,1988年台湾凤山郑氏旅台宗亲会综合史料合修,共12册。

昭穆字辈

福建漳州和广东潮阳、台湾省等地分别使用:"文化诗简镇边疆永配乾坤白天然","朝锡熙良际会永康","初可必克承孙烈有明征"等。

© 福州观书堂数据有限公司
推荐浏览器:IE9以上、谷歌浏览器、360极速浏览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