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
当代黄姓的人口已达到3000万人,约占全国人口的2.3%。黄姓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。是现在中国大陆第七大姓,福建和台湾第三大姓。
渊源
1、黄是轩辕黄帝的族祢,是图腾,是姬姓姬的别体。黄图腾是龟的正视图,臣为龟,称玄武。巳为蛇,龟蛇合文也称玄武,作“熙”。后裔随母系(女性下传)称(姬),随父系下传姓黄。黄姓始于轩辕氏黄帝,而黄帝随母姓——姬。轩辕氏在没有成为中原领袖之前只能称轩辕氏,不能称黄帝,黄帝王字本为竜,读作“龙”音,至今日本人仍然使用这个字。后人以“黄”为龟“不雅训”,改为“黄鹂”,称为黄夷。
2、出自嬴姓,以国为姓。传说伯益的后裔有14支,合称嬴姓十四氏,黄氏是其中的一支。《元和姓纂》载:“黄,陆终之后,受封于黄,为楚所灭,以国为氏。”宋郑樵《通志•氏族略》更详细载:“黄氏,嬴姓,陆终之后,受封于黄,今光州定城西十二里有黄国。僖公十二年(前648)为楚所灭,子孙以国为氏,亦嬴姓十四氏之一也。”
3、起源于春秋时期,金天氏少昊裔孙台骀的后代,以国为姓。《左传•昭公元年》载:“昔金天氏有裔子曰昧,为玄冥师,生允格、台骀。台骀能业其官,宣汾、洮,障大泽,以处大原。颛顼帝用嘉之,封诸汾川,沈、姒、蓐、黄,实守其祀。今晋主汾而灭之矣。由是观之,则台骀,汾神也。”
4、起源于古代中国南方少数民族。武陵溪人、峒人和壮族、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,都有黄姓。《唐书•南蛮》:邕管蛮(今广西一带少数民族)有黄姓,唐人黄少卿、黄少高、黄少温都是南蛮黄姓后裔。
5、他姓改为黄姓。闽州越地王改黄,浙江陆改黄、丁改黄,江西巫改黄、金改黄、游改黄,安徽吴改黄、范改黄,江苏廖改黄等。
6、出自回族中的黄姓来源:泉州市的少数蒲姓回族为避元代“反色目”的诛杀而改黄姓。但由于出自不情愿,放将黄姓故意写成“苗”(莆)字,因苗(莆)与蒲同音,若被人发觉,落下加上两点就是黄字,久之便成了“黄”姓。元代黄姓取阿位伯穆斯林女子改姓伊斯兰教,其后裔融于回族并姓黄。
得姓始祖
伯益为始祖。《史记•秦本纪》载:“秦之先,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。女修织,玄鸟陨卵,女修吞之,生子大业。大业取少典之子,曰女华。女华生大费。”《汉书•地理志》载:“秦之先曰伯益,出自颛顼帝。”
姬姓黄氏血缘始祖陆终。陆终,是中国上古传说中火神祝融的儿子,是黄帝之孙颛顼(即高阳)的玄孙。后其继任祝融。周代时,其后被封于黄(今河南省潢川西十二里),建立了黄国。黄国后来被楚国所灭,遂以原国名为氏,称黄姓。并尊陆终为其得姓始祖。
郡望堂号
黄姓在历史上形成的郡望主要有江陵郡(治所在今湖北省江陵县)、江夏郡(今湖北省云梦县)、颍川郡、栎阳郡(今陕西省临潼市)、安定郡、房陵郡(今湖北省房县)、江东郡、上谷郡(今河北省张家口至小五台山以东,北京市延庆县以西,内长城和昌平县以北一带)等。堂联有:“江夏源流长,颍川世泽长。”“孝友无双,教化第一。”“颍川德政,江夏贤声。”这三副对联既是寻根联,也是史迹联。“江夏”、“孝友”讲的是黄姓江夏始祖黄香,“颍川”、“教化”指的是黄姓颍川始祖黄霸。黄香,东汉江夏安陆人,字文强,出自官宦人家,名列“二十四孝”之一。黄香被尊为后世江夏黄姓之共祖。黄霸,字次公,西汉淮阳阳夏人,官至丞相。他在任颍川太守时“外宽内明”,重视农桑,史书称他“自汉兴,言治民吏,以霸为首。”堂号有江夏堂、会稽堂、零陵堂、巴东堂、西郡堂、江陵堂、洛阳堂、晋安堂、濮阳堂、东阳堂、南安堂、栎阳堂、安定堂、房陵堂、汉东堂、上谷堂、谯郡堂、思敬堂、逸敦堂、敦睦堂、紫云堂、种德堂、燕山堂等。
江夏郡:据史籍记载,禹继舜而立,领九州,江夏地区原属九州之一的荆州地域。汉高祖六年(前201),从南楚中析出部分地立江夏郡,隶属荆州。此支黄姓,为东汉大臣黄香之族所在。
南阳郡:于秦昭襄王35年(前272)设南阳郡,治宛县(今河南南阳市)。
黄姓的郡望还有会稽郡、零陵郡、巴东郡、西郡、江陵郡、洛阳郡、晋安郡、濮阳郡、东阳郡、松阳郡、南安郡等。
黄姓的堂号有:江夏堂、炽昌堂、思敬堂、逸敦堂、敦睦堂、炽昌堂、紫云堂、种德堂、两义堂、忠孝堂、彝伦堂、叙伦堂、德永堂、志坚堂、云积堂、崇德堂、追远堂、双井堂、诚明堂、一诚堂、四元堂、月会堂、古本堂、聚斯堂、望烟堂、五桂堂、保粹堂、永思堂、思孝堂、景福堂等。
祠堂古迹
厦门江夏堂,座落于厦门市思明区钱炉灰埕2号文安小学内,清末最后一位武状元黄培松御赐建立的黄氏宗亲总祠。光绪六年(1880),南安县仁宅乡武举黄培松,高中庚辰科殿试钦点状元及第。钦赐建盖状元府和江夏黄氏宗祠各一座。占地面积373平方米。
莆田黄滔祠,座落于莆田市荔城区镇海街道东里巷,始建于元朝大德八年(1304),,占地面积约780平方米,建筑面积650平方米。
察阳黄氏祠堂,座落于福安市阳头镇阳下村黄厝巷,朱熹门徒黄干宗祠。始建于宋代,明万历年间重建,历代重修。坐西朝东,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。
义序黄氏宗祠,座落于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的中亭村,坐鲤山,面榴麓,义序黄氏“衍派此间,藩然大族”。始建于清康熙元年(1662),占地600多平方米。
金墩黄氏家庙,座落于晋江市安海五里桥以东的金厝居民区。这里古时称作永安庄。始建于明朝中期,为奉旨鼎建。祠占地近700平方米。祠内还有先贤遗著多部,《金墩黄氏家谱》及《黄氏家谱累编》以及省内外多部《黄氏家谱》。
黄氏祖庭檀樾祠,檀樾祠是闽、台黄姓宗族的祖祠,位于泉州市鲤城区开元寺内,开元寺位于泉州西街北侧,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祠坐北朝南,现存建筑系清代重修格局,共四进,并配有东护厝,硬山顶,砖木石结构。
尤溪梅仙黄氏宗祠,尤溪县梅仙黄氏祠堂位于梅仙镇坂中,背靠狮王山峰,面向沈溪河畔。始建于明万历元年(1573),历代修葺。占地面积1237平方米,建筑面积470平方米。
闽清坂东镇黄氏六叶祠,“六叶祠”坐北朝南,占地2300多平方米,规模冠省内,有“万祠之首”美称。
邵武和平古镇的黄氏宗祠,又称黄氏峭公祠,座落邵武市和平镇坎头村上井自然村,为后唐工部侍郎黄峭的享祠。创建时间当为清光绪十五年(1889),坐东北,朝西南,砖木构。
楹联典故
江夏垂德源流远,三七遗芳世泽长。
——黄姓宗祠通用联(峭山公派系)
地峙湖城,愿作祖先肖子;支分梅月,期为盛世良民。”
——漳浦县湖西畲族乡黄氏宗祠联。
启后光前,想当年事业炳炳麟麟,自是既明且哲;
元功硕德,愿来世子孙绳绳继继,无忘显祖荣宗。
——黄姓宗祠通用联。此联为福建省漳浦县湖西畲族乡黄氏宗祠联。
同科文武魁天下,奕世桑莲溯祖风。
——泉州开源寺檀樾祠黄氏宗祠有联。联褒泉郡紫云始祖黄守恭裔孙黄思永(招安人)、黄培松(安溪人)於清光绪六年同科分别中式文、武状元之事。
金墩入阁一相国;黄府进士三尚书。
——莆田市黄石镇沙坂金墩黄氏宗祠联。
凤翔守魁卿督及第;榜眼探花文武巍科。
——莆田市黄石镇沙坂金墩黄氏宗祠联。
族谱文献
黄氏族谱有《福建黄氏世谱》丛书,福建江厦黄氏源流研究会编,主编黄如伦,分人物、祠堂、族谱等卷和源流、黄氏通史卷等;全面收集闽台和各省黄氏族谱,研究整理,统揽福建闽台黄氏各个支派的各个源流繁衍历史和现状,是目前最完整最系统的闽台黄姓族谱。有《紫云黄氏南安房笋溪楼下族谱》内载东汉会稽令黄隍避难入闽,居仙游大小尖山迁桐城复归固始,至晋其孙元衣冠入闽,为晋安太守,入闽始祖。紫云开基祖守恭公五子徙居“五安”。邵武《黄氏族谱》清光绪七年(1881)刻本,3卷12册,载始祖唐黄峭,始迁祖宋黄膺。上杭《黄氏家谱》清光绪十六年(1890)黄干卿修刻本,载始祖黄峭,徙汀州府宁化石壁村。《青山黄氏世谱》宋绍熙五年(1194)黄东始修,咸淳六年(1270)黄选再修,1920年志坚堂铅印本4卷,有吴征鳌、萨镇冰、高向瀛、孟昭涵序以及像赞、传略和世系等。载唐黄应偕兄黄敦随王审知入闽居邵武仁泽,为入闽始祖。宋朝黄榦肇基建阳,遍布全省。元黄绂,返长乐青山阳夏开基。另膺公皆兄敦随王审知入闽,后裔宾公知长乐县开基青山。名人黄榦(1152-1221)、黄钟瑛等。《台湾江夏兴化军城黄氏祖谱》载黄元方自光州入闽,入莆始祖岸公隐入兴化游洋乡,六传为太常寺卿公中庸迁军城西雷山巷黄宅。台湾《黄氏大成宗谱》,始修于清黄培松,由台湾及南洋各宗亲会共同修订补编,1986年出版,有蒋介石、严家淦、蒋经国等政要题词,名人抗倭名将黄大邦。福建邵武《禾坪黄氏大成宗谱》三卷末一卷,清黄希勉等修,邵武黄氏宗祠据清光绪十五年(1889)木活字本影印本,三册。现存福建省图。